保险业:从“数据”到“信息”再到“知识”
小城不小,大城不大;从“小城”走出,一路向北走向“大城”;希望通过小城故事,一起去感悟所谓我们的“小成”与“大成”。
保险业:从“数据”到“信息”再到“知识”
【2019年,乃至未来,保险业将何去何从,也许只要回到经济学,回到经济学的基本原理,我们才能找到答案。本期聚焦“信息”与“知识”。】
保险业在未来的发展中,难免会遇到“黑天鹅”或者“灰犀牛”的情况,这就要求我们对于“黑天鹅”与“灰犀牛”,要选择正确的应对方式。不能去用应对“黑天鹅”风险的方式去应对“灰犀牛”风险,也不能用应对“灰犀牛”风险的方式去应对“黑天鹅”风险。
无论是“黑天鹅”,还是“灰犀牛”,都与保险的“数据”、“信息”、“知识”密切相关,保险的存在一方面是为了应对“黑天鹅”,另一方面也可以应对“灰犀牛”,解决这二者带来的不确定性。所以,面对风险,保险应该更从容,更从容的应对“信息”与“知识”。
信息是对世界人和事等描述,它比数据更加抽象。信息是隐藏在数据背后的规律,需要人类的挖掘和探索才能够发现。比如地球的面积和质量,物理学中的参数,圆周率等。
数据是信息的载体,从数据到信息不仅是一门技术,也是一门艺术。以胡夫大金字塔为例,该金字塔的周长和高度的比值为大约6.29,金字塔的长为20埃及古尺长,宽为10埃及古尺长,但高度为11.18埃埃及古尺长。为什么不是一个整数?通过考古专家的分析,这是为了保证对角线都是整数,分别是15和25。通过对这些数据处理,我们可以得到在古埃及就懂得了勾股定理。
数据和信息处理以后就会得到知识。而知识是数据和信息的更加高级和抽象的概念。知识具有系统性、规律性和可预测性。信息(数据)是客观的,知识是主观,同样的信息,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。
我们回顾保险的发展、保险的理论,正是由数据、信息和知识构成的,保险原理构建在“数据”基础之上,保险运营构建在“信息”处理之上,保险销售构建在“知识”认知之上。
斯蒂格利茨为代表的信息经济学排除了知识问题,强调信息不对称,把信息问题变成搜寻成本最低的问题,把成本最低问题变成求解函数极值问题。信息经济学没看到市场对知识的利用是以难以函数化的方式实现的。
回顾30年保险的发展,我们不难发现保险公司“人为”的把保险停留在“信息”层面,利用“信息不对称”里运营保险公司,而忽视保险的“知识”,结果是保险消费者和保险公司(包括保险销售人员)对于保险“知识”的理解完全不在一个层面。
我们知道,保险市场是个体(保险消费者)充分利用知识的制度安排,是分散地利用自己以及他人的知识的机制(互助)。
保险的奇妙之处在于,风险信息很多,但保险是一个简化风险信息的机制。保险把大量的风险信息都简化为价格,使个体只要利用相对稀少的风险信息就能进行理性的行动。这是保险的伟大之处。保险是简化选择的机制,它把选择剪裁到人类心智能够处理的尺寸。
可见,真正的保险是利用每个人的知识,生产出保险产品信息(而不是风险信息),又使这种信息为每个人利用。
从数据到信息再到知识,清晰界定各概念的范围,有利于我们重新认识大数据时代的保险,有利于我们重新认识智能时代的保险。从数据到信息,涉及到不同的处理方法,这不仅包括传统的精算方法,还将涉及到机器学习处理技术。不同的技术处理,可能会得到不同的信息。而从信息到知识,更加体现一个人的概括总结能力,同时也体现一个行业的传播培育能力,它直接导致了后期的数据的应用场景和使用价值。
从数据到信息再到知识,基于此对于保险的认知,才能帮助我们到达保险的最高层级,即具有智慧的保险层级。
从数据到信息再到知识,基于此对于保险的认知,不论是“黑天鹅”还是“灰犀牛”,我们都能将其化解于襁褓之中。